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股票的價與值之「價」

約10年前,第一次接觸股票就是跟同事抽新股,當時對投資毫無認識的我,見同事抽中了新股然後說一兩天便賺幾十個%,便以為投資就是這樣簡單。有一次抽中了中國高速傳動,股價在一兩天飛升達一倍,當然立即沽出,獲利甚豐。我記得沽出價約$14。5個月後股價竟升至$23,我內心就因股價能短時間狂升而認為這公司十分出色。無知的我竟然以$14作指標,當它回調到$14,便覺得在高位跌了40%,好平好抵,我再次買入,結果……

後來聽了些「投資專家」的意見,訂下以買入價下的10%作止蝕位,這個操作令我變得更爭扎,很多時買入不久便到了止蝕位,沽出了,不久它又回升甚至升穿自己買入的價位。

後來,當自己認真學習理財和投資時,就開始明白自己買入的價位根本不能作甚麼的參考指標。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買東西的經驗:有天你在商店A看見它是$100,你覺得很喜歡它但很貴,1個月後你看見商店A有9折,你覺得超喜歡它但有點貴,再1個月後你看見商店A大減價8折,你覺得沒有理由不買了,最後買了,甚至買了2件,甚至叫你的朋友一齊買。過了幾天時間,你竟在商店B看它竟是$70。商店A有很多原因抬高了貨品的價格,如租金、周邊競爭對手的定價、預期受歡迎程度等,當它從$100減至$80,人很容易想著的便是我節省了$20,令你覺得很抵了,要買了,但你卻不知道你比商店B買的還貴$10。

以上的比喻絕不能完全附合股票買賣的情況,但卻可以提醒我,目前的價位、買入的價位、歷史高位、大行訂出來的目標價位等,都不是最重要,因為這些價位不是反映股票的價值, 只是反映市場的心理和預期 + 很多你根本不能了解的因素。如果一隻股票業績持續轉差、債務越來越重、現金又越來越少,它從$100跌至$50 (好像減價50%),你若以為很抵買,怎料買了後由$50跌至$25,那麼你同樣是虧損了50%呀!

我以前很愚蠢,當買入的股票股價不斷下跌時才認真去看看那股票是否值得持有或是沽出。其實,正確的投資要先了解清楚公司的業務和業績,然後評估現價是否合理,才決定買入,買入後應該要多留意公司的發展和業績多於每天每小時每分每秒的股價吧!

我已有幾年沒有再為自己買入的股票設止賺和止蝕位了,但投資的回報卻越來越好,因為我大部份股票買入的價格都是物超所值。(當然仍有評估錯誤的時候,真的繼續努力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